《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4〕2号)
东营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工作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
为扎实稳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4〕2号)精神及省市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为目标,以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为主要方向,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环境,打造知识产权强区,提升区域科技进步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助推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26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6件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件以上;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9万件以上,地理标志数量达3件以上,版权登记总量达到800件以上;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办案量增幅10%以上,平均结案时间缩短20%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年均增加10%以上,融资额累计突破6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8-10家;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累计覆盖小微企业100家以上,维权援助服务的企业不低于30家;年开展知识产权培训2000人次以上,每年培养企事业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才20名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着力打造创新高地
1.加大高质量创造导向。落实省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完善《东营区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和质量强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科技、贸易、文化、教育等政策的融合衔接。(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高新区)
2.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以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为重点,促进技术创新集群式突破。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深挖胜利油田和山东化工学院创新资源,发挥油地校协同创新联盟纽带作用,加快油地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端设备、专业数据、研发机构共享共用,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涵盖应用研究、技术创新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到2026年,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00家。推动建设2家高能级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各镇街、高新区)
3.优化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围绕高端石油装备、化工新材料、精密铸造、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强链行动,形成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积极开展专利导航,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发挥专利引领效能,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群。探索知识产权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方面的特殊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各镇街、高新区)
4.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创新主体。支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率先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国际标准试点,推动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创新全过程,激发企业创新创造内生动力。加快培育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建立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清单,引导胜机、森诺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创新稳定增长机制。各重点产业集群明确1-2家龙头骨干企业,优先支持其发展成为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计划,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力争到2026年,全区3-5家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国家级、省级优势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1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6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各镇街、高新区)
(二)促进高效益知识产权运用,支撑经济提质增效
1.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依托山东石油开采加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培育一批特色突出、运营模式领先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以专利池、专利组合为主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支持在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等优势产业建设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实现专利池商用价值共享。发挥省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扶持一批支撑产业升级发展的专利运营项目,示范期间实施产业或企业专利导航项目1-3个(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各镇街、高新区)
2.加快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运用。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权益分配改革,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机构推出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措施。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胜利油田实施免费或低成本专利开放许可,降低中小微企业专利技术获取门槛。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组织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专利产品备案,扩大专利产品备案覆盖面,打造一批高价值、高质量“双高”产品。(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各镇街、高新区)
3.推动知识产权与资本深度融合。充分挖掘知识产权的资本功能,建立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扩大知识产权融资规模。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鼓励开展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混合质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商标侵权保险等保险业务。用好省市和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模式,服务创新型企业融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融资规模。(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各镇街、高新区)
4.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申报,通过开展品牌联合培育、建立联系服务机制、支持建设品牌服务机构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商标品牌价值。推动企业加强商标品牌资产管理,鼓励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拥有自主商标品牌的企业通过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运营提高商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全面开展本辖区内特色农产品调查摸底,大力挖掘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支持区域内协会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强化地理标志产品推广运用,扩大地理标志商标和专用标志的覆盖面,做大做强辛店大米、南展大米等地理标志商标,进一步提升“黄河口农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高新区)
(三)强化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以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区、镇(街道)两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程度。发挥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作用,推行“简案快办”,加大行政裁决执行力度。积极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执法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强化版权、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领域各类侵权假冒行为的联合执法办案工作。(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高新区)
2.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建立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调解、公证、第三方存证等环节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促进行政执法标准和刑事司法立案标准协调衔接。扎实开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昆仑”专项行动,加大对知识产权刑事违法犯罪的侦办及打击力度。加强与青岛法院东营巡回审判庭沟通合作,促进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有机衔接。(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市公安局东营区分局)
3.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积极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体系,实现整体办案周期比法定时限压缩50%左右。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多元化调解,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仲裁、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探索维权援助社会共治模式,鼓励高校、社会组织等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建立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直通车服务机制,及时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等实际问题。(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各镇街、高新区)
(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赋能高质量发展
1.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依托东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保护中心预审管理平台,落实东营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的服务效能,及时将知识产权基础数据传达到相关企业,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效率。强化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联合各镇街、园区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工作站,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高新区)
2.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培育行动和知识产权服务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引导、鼓励大中型专利代理机构到我区设分支机构,拓展知识产权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和规范化水平。鼓励实力较强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开展跨地区经营。吸引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范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高新区)
3.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推进知识产权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实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发布人才供需信息,推动人才优化配置。促进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知识产权人才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流动。积极做好知识产权职称评定相关工作,持续将知识产权保护列入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加大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和知识产权专员等培训力度。(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镇街、高新区)
(五)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扩大开放合作空间
1.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黄河流域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优势,在案件线索移送、协助调查、联合执法、结果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建设黄河流域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合作开展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和社会宣传。(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高新区)
2.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和信息服务体系,支持行业协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参与解决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组建海外维权专家顾问团队,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案件应诉指导工作。组织开展重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建立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信息通报和应急机制。开展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和培训活动,指导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高新区)
3.推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集中宣传活动,推进知识产权宣传进园区、进企业、进网络,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舆论宣传覆盖面。依托东营高新区展示中心等现有资源,提升知识产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知识产权宣传展示实体空间。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形成政府鼓励、市场主体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良好知识产权氛围。(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高新区)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东营区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等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要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工作作为重点,明确责任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完善配套政策,推动方案有效落实。各镇街、东营高新区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着力落实东营区高质量发展资金分配方式,围绕高质量创造、高强度保护、高水平运用、高标准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财政预算与方案实施的相互街接协调,科学编制年度知识产权预算,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标准。
(三)加强督查考核。在年度知识产权工作考核中,将各镇街、东营高新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配合和重视程度作为评判标准之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日常监督指导,定期汇总、分析、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季报告、半年通报等方式定期督促,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鼓励发明创造的合力。
附件:东营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
东营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燕雪英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
副组长:蒋 峰 区委常委、副区长。
成 员:成绍敏 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荣国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玉海 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红蕾 区司法局局长
刘明明 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宝杰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聂登凌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
翟书琴 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 飞 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常 亮 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
延 颜 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刘 强 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孙振平 东营公安分局党委成员、副局长
扈献文 东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宋 轲 牛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司红芳 六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隋 涛 史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刘 松 龙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刘春亮 辛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张云浦 黄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安飞飞 文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李兴民 胜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市场监管局,王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不刻制印章,不对外正式行文。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自行撤消。
为稳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各项工作,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要求,按照区政府工作部署,东营区市场监管局制定了《东营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工作方案。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公开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
2024年1月4日至2024年2月4日
二、意见反馈途径
联系方式:东营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和广告监督管理室 8275759
邮 箱:dyqscjgjsgg@dy.shandong.cn
地 址:东营区宁阳路101号(213室)
附 件:1.东营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工作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doc
东营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解读说明.doc
东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1月4日
东营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解读
为扎实稳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制定《东营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方案》起草背景
2024年1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4〕2号),确定东营区等30个县区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示范时限自2024年1月至2026年12月。通知要求示范县完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自批复之日起2个月内由区人民政府印发方案,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结合东营区实际,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了我区《方案》初稿。
二、《方案》编制依据
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4〕2号)精神及省市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三、《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共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为目标,以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为主要方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合作,努力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提升区域科技进步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力助推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
(二)工作目标。设定到2026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版权登记总量等12项预期性定量指标。其中,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设置为达到12件,比东营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目标值增长20%,其他目标值均参照不低于市、区“十四五”规划目标设置。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
(一)推动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着力打造创新高地。明确4项具体措施,包括强化高质量创造导向、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优化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创新主体。
(二)推进高效益知识产权运用,支撑经济提质增效。明确4项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快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运用、推动知识产权与资本深度融合、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
(三)强化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明确3项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
(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赋能高质量发展。明确3项具体措施,包括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五)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扩大开放合作空间。明确3项具体措施,包括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
第三部分,实施保障。
阐明了保障《方案》落地实施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经费保障,加强督导调度,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结果反馈:共收到0条意见建议。